欢迎光临mobile28365-365!

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。

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

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正确处理“五个关系”

mobile28365-365 www.1000yee.com 发布时间:2017年05月26日

   

 

通过十余年的不懈努力,我市已对1.15万余个村庄实施了新农村建设,惠及40万户、160万农民,极大地改变了农村面貌,改善了农村民生,成为我市农村发展的一道靓丽风景,为全市“新工业十年行动”提供了有力支撑。按照省委、省政府统一部署,从2017年起,我市将用四年时间开展“整洁美丽、和谐宜居”新农村建设“扫一遍”行动,这既是我市落实共享发展理念、实现农村全面小康的重大举措,也是书写“美丽中国江西样板九江诗篇”的重要抓手,农村发展将迎来新的春天。面对新形势、新要求,要推动我市新农村建设再上新台阶,必须正确处理“五个关系”:

一、正确处理“扫一遍”与“城镇化”的关系

推进城镇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,同时,建设新农村可以为推进城镇化提供多重功能支撑,二者相辅相成、互补互进。目前,我市城镇化率超过50%,虽然距离2020年城乡人口分布三个“三分之一”的目标还有不小差距,但由于“户籍在农村,工作在城镇”的现象十分普遍,实际上城镇常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远超50%,而与此对应的是部分村庄的逐渐萎缩、甚至空心化。因此,实施新农村建设“扫一遍”,要站在统筹城乡发展的高度,着眼于城镇化迅速发展的现实,紧密结合城镇规划,严格落实“五个不搞”(不符合县域村镇布局规划的不搞,已规划移民搬迁的不搞,城镇规划区内的不搞,工业园规划区内的不搞,重大项目规划区内的不搞)要求,切实防止重复建设和资金浪费,使建设新农村与推进城镇化有机对接,让“城”“乡”两条腿共同迈出稳健有力、协调一致的步伐。

二、正确处理“传承历史”与“建设新村”的关系

没有文化的村庄是没有灵魂的村庄,“看得见山、望得见水、记得住乡愁”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要义。在更高层次上建设新农村,既要在村庄面貌上有新呈现,也要在历史文化上有新传承。我市有一批如修水朱砂村、箔竹村,都昌鹤舍村的古村落和大量零散的古建筑以及不同时代的特色民居,这些乡村传统建筑、民风民俗等历史文化遗存是不可多得的瑰宝,是新农村建设得天独厚、不可或缺的根基。在乡村规划和建设过程中,要突出当地特色,体现出城乡的“不一样”,对传统建筑和文化加以保护和传承,延续好乡村的历史和人文脉络。对村庄具有保留价值的建筑不搞“一刀切”的拆旧建新,坚决避免大拆大建,不搞不必要的“涂脂抹粉”,让村庄留下历史记忆,让人们记住“回家的路”。

三、正确处理“精准扶贫”与“民生普惠”的关系

打赢脱贫攻坚战、改善农村民生是重大政治任务和首要民生工程。“整洁美丽、和谐宜居”新农村建设行动作为当前农村最大的民生项目,助力困难群众脱贫当仁不让。省市优先安排贫困宜居村开展整治建设。在具体操作中,一方面,要坚持“普惠”原则,在整体上加强农村人居环境建设,改善生产生活条件,让广大农民都能享受到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。另一方面,要突出“精准”二字,对贫困群众进行精准施策、精准帮扶,在资金和资源摆布上予以精准倾斜、精准滴灌,帮助贫困群众改善生活、发展生产,共奔小康不掉队。

四、正确处理“长效管理”与“当年建设”的关系

建管并重是历史经验的必然要求。我市新农村建设实施11年来,虽然成效显著,但由于长效管理不到位,一些已实施新农村建设的村庄出现了“环境卫生反弹、公共设施废弃、公益事业无人问津”等问题,有的“一年大变样、三年没了样、五年不成样”。要建立和完善村民自治、镇村联动管护、协同推进、督查考核等长效管理机制,做到“有制度管事、有经费办事、有人员做事”,特别是要全面建立健全城乡环卫一体化体系,实现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全覆盖,解决重建轻管问题,不断巩固提升新农村建设成果,确保建一个成一个。

五、正确处理“人的发展”与“物的建设”的关系

“人的发展”与“物的建设”应当统一于新农村建设的全过程,二者的有机统一才是新农村建设的价值追求,才是有血有肉有灵魂的新农村。过去,对“人的发展”相对而言关注不够。今后,在继续抓好“物的建设”的同时,应更加重视“人的发展”,推动新农村建设“人”和“物”齐头并进。重点完善提升农村养老、教育、医疗等公共服务,加强“三留守”群体关爱,提高农民的安全感和归属感;加大教育培训力度,帮助农民掌握科学文化知识,增强农民“自我造血”功能;积极培育和倡导文明乡风,提高农民法治意识和道德水平。(作者系:市委农工部副部长)